• 生字情境教学第二次协同备课----教学设计提交区(6月1日--12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佛山市惠景小学 林幸谊

    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

    佛山市惠景小学   林幸谊

     

    •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 学习重点、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板书涂鸦。      
    2、搜集诗人林杰的资料。
    3、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 教学过程:(斜体字部分为“乞”字学习的情境设置)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乞巧)  
    3、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认记“乞”字。
    对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区分“乞”与“气”)再读课题。 把“乞”字在题目旁边写两次,注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乙”)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快打开书看看注释吧。
    3、除了题目,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在诗句的第三行)第二个“乞巧”与题目的“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

    4、认识诗人
    有谁知道诗人林杰是怎样一位诗人呢?介绍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5、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并把古诗读通顺。    
    6、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正音:(宵——霄)(“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宵——晚上,霄——天空)
    7、书写“霄”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看后练习。
    8、再读古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碧霄)(板书:看碧霄)
    师: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欣赏并朗读诗句。
    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板书:渡河桥)
    2、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师:多么幸福的场面啊!(板书:幸福)
    3、师:我觉得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会怎样做呢?(指名回答)
    当时的人们也想让他们幸福地过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们看着天空就会想起(读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织女心灵手巧,人们是怎样向她学习的呢?读读第三、四行诗,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
    1、生自由读三、四行诗。
    2、汇报
    师:人们是怎样向织女学习的呢?在第三行诗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乞巧)
    师: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原来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们是怎样乞巧的呀?(穿红丝)来,读读诗句吧。(生读第四行诗)

    A、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想问的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尽”以及人们对“巧手”的追求。
    B、同学们,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地方)
    C、有这么多地方呀,那当时的场面就……(热闹了),这两句诗该用什么语气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D、在这么多地方乞巧的姑娘们都会祈求什么呢?小伙子如果也乞巧,会乞什么呢?
    教师小结:就因为这样,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今年的七夕是阳历8月9号,老师会发一个定制短信,提醒有兴趣的同学到乞巧节的时候,为自己乞巧。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读好古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有的同学在这么多次的读书中,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了,能一起背吗?(学生齐背)

    五、拓展积累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也搜集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请你自由读读吧。(古诗《秋夕》)
    2、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读后区分两首诗的异同,老师对诗作介绍)
    3、积累
    学习古诗,光会读会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学习的古诗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课后把古诗抄在积累本上。

    六、总结延伸

    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也可以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小学 关汉崧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识字4》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引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会正确、规范书写“蚂”字和“蚁”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4.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 【教学重点】

    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 【教学难点】

    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美观、工整。

    • 【教学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词卡

    •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夏天里,你最喜欢做什么?(指名说)

    2.激发兴趣:观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说说小动物在干什么?(注意观察顺序的指导和说一句完整的话。)

    3.揭示课题:《识字4》

    • 二、初读儿歌,回顾识字方法
    1.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 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难读,或者容易读错,要给大家提个醒的?

    (“蜻蜓”“蜘蛛”“展”都是翘舌音,“蚓”是前鼻音,“得”是轻声等。)(老师随机出示字卡,全班跟着拼读。)

    3.(指名分行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看谁的字音读得最准,最流利!(指名评议)

    4.分组分行朗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读书姿势)

    5.哪些生字,老师还没教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

    6.随机认字,组词,说句子。(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识字,并从中小结学过的认字方法。)

    7.游戏检测是否会认:“展、运、网”

    • 三、自主识字,归纳汉字规律
    1. 再自由读读儿歌,圈出小动物的名字。
    2. 指名汇报小动物的名字。贴出动物的名字的卡片。

    (指导用上“有,和,还有”有条理地说。)指名2人说,全班再说一次。

    1. 归纳识字方法——识记带“虫”字旁的形声字

    ⑴引导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巧记

    ⑵检测学习效果。

    ①游戏检测: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②拓展:蚊、烤、瞄、踩

    课间操:

    请你跟我这样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

    小蜻蜓,像飞机;

    小蝴蝶,穿花衣。

    最勤劳,小蚂蚁;

    造宫殿,小蚯蚓。

    坐端正,最棒的,

    就是你!

    • 四、再读课文,读出节奏、语感

    1.老师刚才太粗心了,把板书都弄乱了,这些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呀?谁上来摆一摆?(生边摆卡片,边说句子,全班跟读一次。)

    2.这么多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相机指导读出喜爱的语气。)

    指名读。稍作点评。(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想象着读出语感,还可以配上动作、表情读。)

    3.范读。

    4.指名再读,引导悟出读出节奏、语感。

    5.创设情景,全班再读儿歌。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己消化的空间、提升的空间。】

    • 五、书写"蚂"和"蚁"字。
    1. 引导观察。(偏旁:“虫”字旁,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关键笔画、笔顺)
    2. 范写、书空
    3. 学生描写一个、写一个
    4. 展示、评价
    5. 再写一个,再展示、评价。
    6. 回顾书写“蚂”字的方法,指导写“蚁”字。
    7. 总结
    • 六、作业超市
  • 1.背一背:

         把这首儿歌背给家人或小伙伴们听。

    2.看一看:

        ①阅读绘本——《蚯蚓的日记》

    ②阅读《同步阅读》第53页的《小星星》一文,思考一下,

    “小星星”是谁?它在夏天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