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10《印象派绘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课例名称

    《印象派绘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九年级上 学生

    设计者

    10小组1201201010 史迪,1201202010 宋艾欣1201202019 张紫淇1201203010 祁钰

    教材版本及单元

    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九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单元:第一单元

    学习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四种核心素养内涵,分别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同时提及到作为衔接高中美术教育的九年级,不仅需要为本学段学生做好课程设计,同时需要注重对于高中课程的衔接性,故此《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需要重视中外美术史、创意实践,同时继承与发展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以下是本课程对应的核心素养内涵:

      ①审美感知:本课程的审美感知面向的主要是"印象派绘画",需要教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作品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本课程审美感知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现,感知“印象派绘画”、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本课程从教材编写来看,是缺少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内涵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怎么表现这两个内涵。艺术表现的培养,有利于使学生认识艺术与生活得广泛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得态度;创意实践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文化理解:本课程的文化理解是感悟“印象派绘画”的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以及阐释能力。同时文化理解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于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价值。文化理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当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吗,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教科书第一课,本科内容由一课时完成。

       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于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时他们发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在19世纪最后的30年里,它逐渐成为了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

        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于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他们摒弃了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比较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于内心主观意向的表达。

     

     

    以下是对于教材内容和图片的概述:

    • 导入:当你看到这些作品时,最吸引你的事什么?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对这个画派进行了解,就指导印象派绘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 内容描述:太阳从云雾中升起,河水映着红日的倒影,呈现出橙黄和淡紫色。远方蓝紫森的海港吊车与近处行驶在河面上的小舟,给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 形式分析:色彩——由淡紫、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灰色调,展现了一种雾气迷蒙的景象。 光线——捕捉日出瞬间的自然光与光影变化。 笔触——笔触轻快、随意,表现出海水、天空。景物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色。
    • 画家意图:画家旨在捕捉大自然给人的瞬间感受,以及物体在光照下的复杂色彩,以此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学院所推崇的艺术标准。
    • 作品评价:这是莫奈的代表作品,是印象派的开山之作。
    • 观察 思考:莫奈经常在不同时间、面对同意场景捕捉跳动的光和变幻的色彩。比较一下,上面两幅作品的色调有什么不同,画的大约是什么时间。

        请你描述一下右图中的人物与景物,看看画家是怎样借助镜子的反射创造出明亮而热烈        的色彩世界的。

    • 学习 体验:请你用过学过的美术欣赏方法,在小组中介绍《睡莲》。
    • 学习建议:走出教室,观察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与同学们交流感受。选择你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也可以把印象派的绘画与同时可以把印象派的绘画与同时期的绘画进行比较,做欣赏评述,并写出300字的短文。
    • 评价建议:我了解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看谁欣赏评述印象派绘画的文章分析得准确。
    • 知识内容:印象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有一群画家走出画室,探索和表现大自然光和色的变化,把变幻不定的自然景色的光色效果展现在画布上。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艺术追求,代表人物是莫奈、马奈、雷诺阿、德加,还有毕沙罗和西斯莱等。莫奈的题为《印象 日出》的油画,突出表现了这一新的画风。1874年作品展出后被批评家嘲讽为印象主义印象派由此而得名。印象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作品具有前所未有的色彩丰富,色调清新、明快的特点,这在绘画史上是一次重大变革,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很大的影响。
    • 名人名言:你可以按照你所看见的实际色彩和形态作画,直到眼前景色所给予你那种纯朴的印象,全部被表现出来。                               ——莫奈
    • 提示:作品给你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能从印象派画家作品中找出共同艺术特征吗?作品的表现方法与什么有关?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怎么样的?你喜欢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吗?谈谈你的看法。
    • 图片

    序号

    作品名称

    年份

    作者

    国籍

    1

    《印象 日出》

    1872

    莫奈

     

     

     

     

    法国

    2

    《干草垛》

    1891

    莫奈

    3

    《睡莲》

    1914

    莫奈

    4

    《吹笛少年》

    1866

    马奈

    5

    《女神游乐场的酒吧》

    1881-1882

    马奈

    6

    《红磨坊街的舞会》

    1876

    雷诺阿

    7

    《两姐妹》

    1881

    雷诺阿

    8

    《舞台上的舞女》

    1887

    德加

    9

    《马尔利港口的洪水》

    1876

    西斯莱

    10

    《红屋顶》

    1877

    毕沙罗

     

          

    〖学习内容分析〗

      《印象派绘画》该课程学习任务属于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等能力范畴类型学习结果以及态度情感领域类型的学习结果。该课程在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课程类型为鉴赏课。

        ①言语信息方面,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学会描述画面信息和发表观点。言语信息是学习其他能力类型的先决条件,只有掌握了言语信息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推进课程的学习。

        ②认知策略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欣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认知,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式指导自己对印象派绘画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③智慧技能方面,首先通过课程讲述的内容,学生可以辨别出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不同差异,从而准确的总结印象派绘画特点,增强学生鉴赏美术作品能力。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名画,识别同类型画作,从大部分美术作品中准确清晰地知道什么属于印象派绘画。通过对印象派绘画的学习,学生还能够进行学习迁移,更好地理解后世受到印象派影响的作品,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

    ④态度方面,通过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认知,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美术鉴赏类课程的态度,学生通过欣赏名画感知其中画家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体验。

        本课程需要着重考虑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印象派涵盖的内容和体系比较庞杂,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让学生了解印象派,同时对于其有形成属于自身独特的认识体系。

        本课程从教科书的内容和文字分析来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本课程教学思路大体上是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课堂学习鉴赏印象派绘画,而且对于认识某一艺术流派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思路,是提供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也缺少对于美术学科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尽量弥补这一点。

     

    学习者分析

    〖一般能力分析〗

    ①认知能力(一般特征)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形式运演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基本具备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换而言之,九年级的学生的一般特征相较于“儿童时期”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和成年人比较缺乏逻辑条理和思考的宏观性。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14-15岁左右,他们也是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虽然他们的认知能力开始大步向前发展,即-从儿童的自我中心等特点逐步演化为较为全面的思考过程,但是心理还是成熟,就是有了成年的思考能力但是还是不具备成熟和协调的心理能力,所以在我们教学的具体实施时注意。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处于“形式运演阶段”的特点按需要设计教学-例如:提出较多的设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路(即讲述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或者时操作;亦或者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展示,使得学生摸清规律,自我总结;最后在评价阶段,需要特别注重教师用词,以及同学互评需要被特别关注。

    ②道德发展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九年级学生普遍处于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和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儿童已能理解维护家庭或社会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会那些直接和表面的结果。

      同时习俗水平还是被详细划分为了两个阶段-“好孩子”——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主观责任感”就是这一时期的的具象表现,我们需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责任感”更好的同入课堂,同时美术课堂也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法律与秩序”——即增强了责任感和权威性,这一方面需要被关注-例如:通过小组活动,组长的任务,组员任务,不同的任务分工或是教学设计活动都需要被特别设计,一面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九年级学生有以下的特点(年龄特征):

    1. 以思维方式开始转变:与初二相比,教初三的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的对象大为扩展,在此时间上可以超越个人的现实生活,考虑自己的未来和梦想,在空间上可以超越个人的生活范围,关心社会、国家和世界上的任何事。思维内容不仅是事物的表面,还能够考虑到原因和结果,并且愿意提出解决方法。同时,思维开始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他们不再满足于从成人那里接受的现成的结论,却可能对任何人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疑问,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
    2. 人际交往开始变化初三的学生认为同龄之间的伙伴关系,在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伴关系对于初中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在思想行为,兴趣爱好甚至打扮,热切的要求与自己的朋友,伙伴求同步,而不是在向长辈讨教,开始不知不觉的要求重塑和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他们希望得到成人之间对等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温情。保护和命令表现得逐渐逐渐逐渐强化,并且开始从比较单纯接受他人评价转向能够自觉评价,进行自我评价。
    3. 个体发展日趋复杂:在学习上,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提高,是富有挑战的阶段,学习难度也相应加大,思想活跃,思考问题广泛,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各种心理品质开始逐渐稳定和初步成熟方向发展。但是,他们的思维往往是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在情感上,他们是内向和封锁心里迅速发展性,心理意识急剧增强和容易出现早恋现象。解决问题依然是往往简单和极端化,由于独立倾向和尚未真正具备独立的能力,两种状态在实际上是并存的,所以他们虽然热衷于摆脱家长和教师,却很难独立于世,往往不自觉地得要依靠学生、同学、同龄人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持,肯定完全逐渐摆脱长辈的独立过程。

       上述就是九年级学生的一般能力分析,如果需要实际教学(真实的初三学生),我们需要课前准备阶段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其班级,个人的相应发展状态,这样更加了解九年级学生,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
     

     

    〖初始能力分析〗

    ①认知结构分析(目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该课程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全体学生,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形式运演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具备基本认知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其认知结构仅处于对印象派绘画的欣赏观摩层面,并没有系统的将印象派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所以在后续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时,需要特别关注教学设计,该课程教学设计需要符合形式运演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需要注重学生个体性或者是个性化需求培养。

       关于本课程作为传统意义的鉴赏课程,很实际说鉴赏课程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期当中已经接触了很多:从艺术家个人作品品析,到不同空间(国家),但是我们阅读初中三年的课程会发现美术课程很少有主要以流派为导向思路的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怎么使得学生的体验意识到流派美术鉴赏是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鉴赏。

    下面是我们组思考(例子):

      左图就是我们组的一个呈现过程,我们不能保证之前的美术课程都是全部上完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班级来讲,每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是不同的,因为有个人经历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认知结构是参差不齐的。

      我们需要了解更多是学生们共有的基础知识——绘画构图、美术鉴赏思路、色彩三原色等基础知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好对于知识的比重。

      

     

    ②认知基础分析(先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课程刚开始回顾学生上节课学会的洛可可艺术风格特点,对本节课鉴赏印象派绘画提供了一些鉴赏方式与审美基础。通过布置的预习印象派的作业,学生对印象派风格绘画有了初步视觉感官上的理解。教师应结合学生原有对印象派绘画的知识基础,进行引导归纳总结新知-印象派特点。

        同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提前做问卷,提问或者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得我们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对与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基础,方便我们对已有教学设计做出个性化调整。

    ③态度分析(学习态度+学习动机)

        通过观察了解,我校九年级学生对西方艺术接触较少,对于美术专业知识理论了解不多。但学生对该课程比较感兴趣,学习动机强烈,渴望深入了解西方印象派绘画,有着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我们还需要关注集体与个体之间的需求差异,我们除去集体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个性化辅导-例如:教师指导感兴趣的学生临摹印象派画作等。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容状态。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首先,九年级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一定是上过的,一定了解印象派的作评,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美术史学的框架,需要设计学生了解印象派位于美术史学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同时,我们需要引发学生对于本课程积极参与度,是做中学在实践鉴赏会更有帮助。

     

    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是一种内部动力,主要包括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绩的归因等四个方面。

      韦纳的归因理论-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作为教师不能能够只关注本节课程的效果,还是注意美术课程的效果,同时学生的发文等与我们互动的学习行为,都需要我们适当的鼓励。

       我们需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动机可以使用凯勒的ARCS模型,运用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再促进知识的关联性,使得学生达成满意,最后回到课堂-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的自信心。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和对刺激做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反映学习者个性特点的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学习风格是由学习者持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1)对于学习环境条件的不同需求-我们需要从情感、环境与情绪和社会性需求照顾到美术课堂的每一位学生,例如:因为学生情绪不好,怎么引导;因为教学设施的缺失怎么使得全体学生的体验感更好等。

     

    2)认知方式的差异-人是不同的,或有相似性但是完全不同,九年级的每一位学生不一定偏爱的感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适合合作学习有人适合子相互学习,有的学生冲动....,这样的差异有很多,所以观察好做好教学前调研。

     

    3)多元智能-当然这里也是适用于多元智能的,但是需要和我们自身的教学偏好和不同学生的智能相联系,中间还有信息处理方式,由于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所罗门学习风格测量表,多观察学生以及和老教师的经验交流。

     

     

     

    学习目标

    ABCD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印象派的特点;

    2.学生能够列举印象派主要画家;

    3.学生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不同画派作品进行自主学习;

     

    提供洛可可风格绘画作品与印象派绘画作品学生既能够回顾上节课洛可可艺术风格,也可以通过对比辨析出两种风格特点的不同

    展示白纸实验学生能够感知不同光线下色彩会变化特点

    列举印象派著名画家的作品及其生平学生能够了解印象派画家

    示范临摹《红磨坊街的舞会》色稿学生通过实践能够体验印象派绘画特点掌握绘制色稿的方法至少能掌握一幅色稿的绘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评价、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归纳印象派绘画的特点,能初步运用美术鉴赏知识对不同流派作品进行评述。

    列举《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学生能够分辨光影变化,从而能够总结其与时间的关系

    小组探讨印象派大师绘画特点学生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从多种角度了解印象派绘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光色之美学生能够发现从自然与日常生活当中发现美的瞬间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学生能够贯彻印象派画家敢于挑战传统、逆流而上、敢于创新变革和执着的追求理想的精神;

    学生能够提升审美判断能力,陶冶情操,对艺术(美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熟练认识印象派的作品。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美术鉴赏方法赏析不同印象派的作品或者其他流派的美术作品。

    教学资源

    【教具】-蓝光灯,红光灯,PPT演示文稿,蜡笔/油画棒,素描纸,吸铁石等

    【学具】-教材,油画棒/蜡笔,素描纸等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

      一般以传统的学习教室为主,缺少美术氛围的营造,缺少教具与视觉图像的引导等;如果是处于专业的美术教室,上述情况可能会有所减轻。

    【社会环境】

       由于学生正在处于九年级阶段,对于美术课程的关注程度不高有的个体甚至是不重视,不少家长也是只知传统意义的语数外等,只关注于主科课程的学习,不知道美术课程(美育)的重要性,缺乏对于美术的认识,再加上目前的教学形式与大体上的教育氛围。

      不少家长只能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忽视美术课程学习,因此学生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导致美术课程的地位逐渐下降和美术课程不受重视,有的学生会在美术课程学习其他课程,有的会直接睡觉,以上种种均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包含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播放德彪西《月光曲》

    准备进入上课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为目的。

    音频媒体

    前情回顾

     

    回顾,引出印象派绘画

     同学们,我们上周留下了一个讨论题-你更喜欢那一张绘画?有很多的同学都参与了讨论,有的同学在讨论区再问-这是谁的作品?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洛可可艺术家布歇的作品,大家还记得它的特点吗?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   大家在讨论区更喜欢后面的印象派绘画,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有的同学说好看!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学生回顾上节课程学习的洛可可艺术,跟随老师引导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回顾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把学生注意力从导入部分的照片引至印象派绘画。

    图像媒体思考题

    新课讲授-探究问题

     

    预设问题-构成问题情景

     大家有谁知道或者是与预习过-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副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

     

    概念介绍-印象派

      印象主义画家以太阳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化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学生主动地预习,思考或者是回想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印象派绘画特点。

    概念阐释教学印象派知识点。

    图像媒体

    新课讲授-教具演示

      

    教具教学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

    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红色的!再打上蓝色的光,问:现在呢?蓝色的!

     

    情景教学

    大家从这个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再不同的光线下,物体是不是会体现不同的颜色呢?请同学们会议,以前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一边回想一边观察《卢昂大教堂》,辨别着三张画面,大家能够他们都是再什么时间画的?对!是黎明、中午、黄昏。

     

    总结印象派的特点-光感

    我们再来看几组刻画不同画面的系列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印象派的第一个特点,他们是不是强调人对于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他们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他们也被称之为外光派

      他们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

     

    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

    引导探索,创设学习活动情景,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审美情趣

    图像媒体

    新课讲授

     

    示范色稿临摹

    老师讲述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比较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于内心主观意向的表达;同时在黑板上用油画棒简单的临摹红磨坊街的舞会的色稿。

     

    小组讨论

    现在我们各个小组都拿到了属于各组的印象派大师,大家一起讨论-本组拿到的大师1)他的绘画特点是什么?2)他的绘画题材有什么倾向性?3)他的绘画技法有什么样具体的特点?4)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大家完成对于作品的色彩临摹就像老师示范的这样,大家请开始讨论与临摹吧!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完成个人色稿临摹,思考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印象派绘画技法。

    图像媒体

    小组讨论

     

    教师在小组间指导小组学习与探究

     

    展示,多主体评价

    教师-大家都讨论完毕了,现在让我们请2-3组同学展示一下我们本组讨论的结果吧!(需要给学生肯定与引导),小组展示讨论结果(2-3)。

     

    以上同学说的都总结的特别好,我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巨匠的相同的绘画特点呢?是不是都是转向现实,色彩丰富呢?他们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于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他们摒弃了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

     

    他们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印象派特点总结

    我们一起在回顾一下印象派绘画的特点重外光(提倡户外写生,注重对外光的表现);重瞬间(画家必须在阳光的瞬间变化中捕捉色彩的效果,能在瞬间取得对生活和自然的总体认识);重视觉(印象派弱化物象的轮廓线,运用纯色,追求色调的高明度);重气氛(绘画整体氛围乐观,真实,区别于宗教神话主题的虚伪与消沉)

     

     

    评价作业,总结新知,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展示的平台,促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素养的提升。

    图像媒体

    课后拓展

     

    情景导入-播放《至爱梵高》的片段

    代入情景,教师简略讲授梵高生平、当时时代背景、情感指向。

    大家意境猜到了接下来我们认识的朋友-梵高ppt可以是简历的形式,

    梵高生平介绍

    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题材上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色彩上较为奔放、夸张,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

      造型上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他是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她发现他唯一深爱的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的色彩和印象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他运印象主义的技法,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的 特有的观察能力,绘画出来的作品也是拥有梵高个性的,这种色调又与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我们一般从画家的时代背景、绘画内容和情感指向认识我们的朋友

     

     

     

     

     

     

     

     

     

     

     

    情景带入,学生了解如何认识一位画家。

    教师通过对后印象派介绍引导和提示学生该,有助于学生后续的课堂活动完成。

    图像媒体

    课后任务个人认识

     

    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我们认识到如何与画家交朋友。

     

    课后我们的小组需要领取一张绘画或者是自行选择本组感兴趣的绘画作品,为其配一段文字,表达你们看到这幅画面的感受,在下次的课程中请一位小组成员朗读这段文字,并聊一聊感受。

     

    个人思考一位印象派画家的一张作品或者是赏析达利的《时间的永恒》。

     

    学生在课后完成个人探究与思考。

    课后作业与课堂内容联系,有助于学生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会造成负担。

    ppt,学案

    结束教学

     

    让我们伴随着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艺术馆特别为梵高创作的音乐《Vincent》结束本节课程

     

    学生结束课程。

    情景导入,首尾呼应

    影音媒体

    板书

    《印象派绘画》

    重外光-户外写生,外光表现                      

    重瞬间-捕捉色彩效果,对生活和自然的认识)

    重视觉-弱化轮廓线,追求调高明度)

    重气氛-乐观真实

     

     

     

     

     

     

     

     

     

     

    • 标签:
    • 印象派绘画
    • 初中教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