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对比手法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对比手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对比手法

     周俊根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佳作,无论是写景、叙事还

    是抒情,皆可称为典范。这与文中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

    景与景的对比

    百草园这个“很大的园”是美丽的,是“我的乐园”。园中稀奇的东西众多,有皂荚树、桑葚、树叶、菜花、草、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植物,还有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等动物……所有的这些景物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百草园的多姿多彩。而三味书屋里除了桌椅和匾画外,唯一能为“我”的学习生活添点色彩的是 “后面也有一个

    园”,但很小,只有几株腊梅,除此之外还有苍蝇、蚂蚁之类,让“我”感兴趣的东西极少。而且,在里面呆不久,先生便会大叫 “人都到那里去了!”———既大煞风景,又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扫兴。

    百草园里的赏心悦目与三味书屋里的单调乏味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对百草园深切的

    赞美之情由此溢于言表。

    人与人的对比

    百草园里的长妈妈是一个充满了温情的人物形象,她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给“我”的童

    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闰土的父亲是一个慈爱的人,他教“我”在雪地上捕鸟,让“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虽 “方正、质朴,博学”,却没有阿长的温情和闰土的父亲的耐心。

    当“我”问“怪哉”是怎么回事时,先生“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当然他也不喜欢我们玩耍,总是“大声道:‘读书!’”。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该会感到多么的乏味和无聊!两相对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无比痛恨。

    事与事的对比

    百草园里的趣事多着呢!从石井栏上跳下去找人形的何首乌根,摘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百草园里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尤其是捕鸟,不惜花费半天的力气“扫”“支”“撒”“系”“牵”“看”“拉”。这一系列的动词,把“我”的那股快乐劲儿表现得具体可感。

    在三味书屋里,“我”所能做的事就只有一味地读书。正午习字,晚上还得对课,忙个不停。看起来也在活动,但是这种活动是极其被动的。有时趁先生不注意跑到后园里玩一会

    儿,又很快被叫回去读书,大家只得“放开喉咙”,人声鼎沸地胡乱读上一通,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最后自己只能偷偷地蒙绣像,

    从中寻找一点乐趣。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缺乏自由和活力啊!

    情感与情感的对比

    百草园里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表现出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可以看出,作者对百草园充满了好感,充满了热爱之情。而三味书屋之所以让“我”很反感,是因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乏味、令人厌烦。老先生“严厉、方正、质朴、博学”,时常朝学生们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种单调、枯燥、呆板的学习生活,体现出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暗含作者对其深刻的批判。

     

    • 标签:
    • 对比
    • 生活
    • 园里
    • 百草
    • 自由
    • 屋里
    • 读书
    • 书屋
    • 先生
    • 百草园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