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三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学设计三

    第二课时教师设计

       [设计创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新教材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养学生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培养他么们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解题: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麽信息?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2 依次为据可将全文分为几部分?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第一部分(1—9),九段划为哪一部分是有争议的,我建议划在第一部分。因为它是过渡段,从内容上是要去还未去三味书屋、是正告别而还未离开百草园,有对三味书屋的畏惧、有对百草园的依恋、重点是对百草园的依恋,因此此段应划在第一部分里。

    3读第九段,学生思考问题:找出第一部分的中心句

    教师明确: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第一部分的“文眼”。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怀恋。

    4 放录音(1——9)朗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5阅读课文第二部分(10---24)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考问题:

    有人说,与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相对比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是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牢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

    另一种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有趣味的,也是“我”甜美的回忆。

    教师小结:

    童年是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有蓝天白云,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历史;一段泪珠也在唱歌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童话,一个冬天里也有花香的童话。

    • 标签:
    • 童年
    • 学生
    • 生活
    • 教师
    • 感受
    • 第一
    • 教学设计三
    • 书屋
    • 明确
    • 部分
    • 百草园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