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方法——写好关于民俗风情的文章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写作方法——写好关于民俗风情的文章

    写好关于民俗风情的文章

    民俗风情和人事节日活动主要是人的各种活动,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中小学生同节日活动、民俗风情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指导他们关注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物,并学会记录这些活动的某些场面,写好这方面的作文。

    民俗风情、人事节日活动是十分丰富、复杂的,我们要写好这些内容,就要了解节日、民俗的特点,明确写作意义,然后还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我国节日活动、民俗风情的特点

    我国的节日和纪念日可分为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两类。它们分别安排在一年四季中固定的时间里(有的节日各地有些差别)。比如,春季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清明节等;现代节日有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等。除了这些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外,各地区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节日,如回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沐浴节等。

    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民俗风情都有特定的含义,渗透着丰富的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和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有些节日是纪念先辈圣贤人物的,如端午节,有多种传说,但多数认为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有些节日是为了祭祀神灵祖先的,如农历十月初一的“祭祖节”;有些节日是人们祈求丰收,祝颂丰年,表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的,如正月二十五日的“填仓节”(也叫“天仓节”),顾名思义,它是民间象征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现代节日,多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比如,“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运动的光荣传统而定的;“植树节”是为了促使人们积极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而定的。

    民间传统节日,来历和含义相当复杂。比如老幼皆知的“春节”(民间称为“过年”)就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按照“年”字的意义来解释。“年”原来是谷熟的意思,由此推断过年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另一种观点认为,“年”本来就是一个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还有一种是民间传说中的解释:认为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毁坏庄稼。人们每到那个时候就倍加提防,避免受“年”的伤害。一次,“年”来到许多人围着火堆取暖的地方,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火堆中的竹子突然被烧得“啪啪”直响,爆声连天,吓得“年”战战兢兢,夹着尾巴逃跑了。人们为了祝贺胜利,消灾避难,每至岁首“年”来之时,就燃烧爆竹,烧烟花,挂红灯,以驱逐“年”的入侵,祈求丰收,祝愿人畜兴旺,这种活动就称为“过年”。这种说法当然不是很科学的。

    现代节日则大多数来历和意义都很清楚,而且大多数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机构做出决定的。

    我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元宵节赏花灯和猜谜等游艺娱乐活动,今天已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各地优美动听的民歌、千姿百态的民间舞蹈、风韵别致的民乐、情趣盎然的竞技赛会等等,组成民族艺术的引人入胜的百花园,盛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生活。

    人事节日活动的作文

    写关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的作文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蕴含深厚的历史内涵,参加这些活动,写作这些活动使学生重温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倾向,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些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这些丰富的内容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写节日、民俗的作文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们民族的良好文化传统要代代相传,以人事节日、民俗风情题材来要求中学生作文,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更进一步接受民族的伟大的历史,热爱生活,并准备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写作这类作文还能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发展思维,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由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形式又是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时间性、空间性很明显,非常适合于中小学生写叙事类的文章。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作题材,在作文内容上就有了保证,又因为内容的丰富性,就必须加以剪裁,什么该略,什么是重点表现内容以及观察的角度等等都需要有恰当的安排。学生可以从习作中锻炼记叙能力,同时这些构思、布局、剪裁也相应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写好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还要求学生学会调查研究。你所要表现的东西,首先你就必须熟悉它,了解它。许多人事节日、民俗风情对于学生来说,一开始总是表面性的东西,学生参加了这些活动,但却不一定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比如端午节,也许有的学生就只知道有龙舟竞赛,吃棕子、喝雄黄酒等活动,但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些活动,则需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怎样写好人事节日、民俗风情的作文

    写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常用叙述的形式介绍其起源、来历、意义,以及历史演变等情况。但主要还是描绘生动丰富的庆祝活动。每个节日自它产生以来,就以鲜明的意义存在着,并在每年的庆祝活动中形成较稳定的风俗习惯,而且代代相传。诸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龙舟竞渡,“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或赏菊等,常出现盛况空前的热闹场面,体现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

    描写庆祝活动的盛况,要注意把写人记事和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节日活动主要是人的活动,作文必须写出人们的活动情况,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人的思想感受,记事尽量做到有始有终。文章中有人、有事、有情,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描写活动盛况要表现全貌,但又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处处都轻描淡写,就会成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的“流水账”。因此,写这类文章要求在描绘总体面貌的同时,有选择地、详细地写某个重点活动场面,集中表现某种主题。这就是常讲的详略得当。

    这里想着重谈谈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指事情发展过程中对具体场景和环境的描写。

    “场面”与上文说的景物不同。景物的内容主要是自然景象和自然事物(如动、植物等),而场面的内容主要是人物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场面也离不开自然景物。

    比如,考场上紧张严肃的场面,春节有“团圆”的欢乐场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人活动的内容不同,产生的场面各种各样。一年四季中的各种人事节日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生活场面。

    要写好场面,最重要的是场面的观察。观察场面,首先要看场面的总体面貌,同时,又要看场面中各种人物活动的情况,特别要注意主要人物的活动。观察场面时要注意点与面的的关系,才能抓住重点事件,分清场面上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写总体面貌时,可以空间为序,选择场面的中心部分,逐步向四周观察;写人的活动过程,可以按时间顺序去观察,看清活动和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其次,观察场面时要顾及周围的景物和烘托人物活动的背景。再次,观察场面要认真看“动”的事物,理清事物发展变化的线索,捕捉精彩的细节和事物的特征。

    介绍节日风俗的来历和意义,能给人历史知识和民俗知识,启发人们认识到今天的各种庆祝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介绍时要注意时间日期的准确性,要求名称正确、语言简练、措词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把节日的来历和意义表达出来。如,《儿童节》一文: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亦称“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

    国际儿童节是根据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理事会上决定产生的。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反对帝国主义虐杀和毒害儿童,会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自1931年起,根据中华慈善协会的建议,曾以每年的4月4日为儿童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从此,每逢6月1日,我国儿童普遍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梁全智、梁黎《古今中外节日大全》)

    民间传统节日和习俗,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最早含义说法不一,其中有许多是神话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表达当时人们的意愿和理想,有积极和进步的意义;有些则是包含迷信、唯心的成分,有的甚至是荒诞不经的,我们应加以科学的分析,摒弃其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前文提到的关于“过年”的民间传说就是很不科学的看法,我们只能采用“预祝丰收”这种积极的含义。

    写节日、民俗来历的含义的内容,可以查阅典籍,参考一些历史资料。

    写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还要抓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国是由5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程度很不均衡,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有一定的差别,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就有不同的地方。美丽的西双版纳,生活着傣族同胞,他们有独特的泼水节,就是傣历的“过年”,时间是清明节后十一二天(4月15日左右)。过“泼水节”时,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端着水,走到大街上,来到大路旁,逢人就泼。清水表示人们的敬意和祝福。泼水节还有划龙舟等习俗。江南农村有“洗浴节”(农历六月初六);藏族有“沐浴节”;云南有“大理三月节”,这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市举行,节日期间,举行深受人们喜爱的“打霸王鞭”传统舞蹈,还有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滇戏,花灯戏,也有场面热烈壮观的舞龙、舞狮活动。而在蒙古那辽阔的草原上,有显示北方民族强悍、骁勇、矫健的“那达慕会”。一年一度的节日,人们穿上华丽的盛装,骑着马,驾着大车,前来观看传统的竞技活动:赛马、摔跤、投射。

    即使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各地的纪念活动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正月十五闹元宵,辽宁等地有“踩高跷”的习惯,福建仙游的元宵“游灯”富有南方特色,北方人民则有元宵“打太平鼓”的习惯,还有“扭秧歌”的舞蹈习惯;广东梅萧镇元宵有“游花桥”的民俗。又如,春节观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而观赏冰灯,又是北方人民独有的一种艺术享受。这是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决定的。

    写这方面的内容会涉及到地理、气象、民族经济、政治知识和人们的审美习惯等许多问题,作文之前必须学习各方面知识。

    • 标签:
    • 活动
    • 作文
    • 学生
    • 节日
    • 民俗风情
    • 场面
    • 写好关于民俗风情的文章
    • 人事
    • 人们
    • 内容
    • 写好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