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反思与点评

    反思与点评

        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是叶老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文字通俗易懂。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选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如果上课反复地讲,势必会使学生兴味索然,因此必须另辟蹊径,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让学生认识到此文的深意所在。所以,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自学能力中的质疑解疑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从“有疑”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语文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创新方面主要体现有: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将问题归纳分类,要求学生按一定范围集中提问。这些问题主要涉及课文的难点、疑点及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体现出质疑的层次性,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综合”这一更高层次上质疑,鼓励学生打破“陈规”去思考,不被“成见”所束缚,善于多方位认识,多层面分析,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事实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执教者:孙善丽)

        专家点评

        新编语文教材明确了编写思路,即“以人为本,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学生的心理、语言发展规律为教科书的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见,“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思想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的和最终目的。而教材这一“文本”是教学的凭借。从教师的角度讲,叫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与书本中心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人本”与“文本”的关系,把握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这是语文教育的“本位”。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地透彻而深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了阅读的内涵。本节课语文老师就力求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作者心灵默默对话来逐步解疑,并在探求中有自己的发现和创新。从这个层面上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语言,审视、把握文章内容,涵咏和体悟作品的意蕴和情趣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其中也包括对语文课程审美性质的深刻体会,要有新的创意,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精神。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味道,通过对文本的语言,对课文精妙词语的辨析来揣摩文意,从中受到教育陶冶。一定要结合文本,结合语言来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感悟。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形成语感,让语文成为学生的血肉。这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伟忠 纪开锦)

     

    • 标签:
    • 进行
    • 思维导图
    • 教学
    • 教师
    • 信息
    • 思考
    • 学习
    • 学生
    • 课堂
    • 方式
    • 思维
    • 实践
    • 应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