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津小学-马洁莹-语文-慈母情深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文天祥诗词选

    文天祥诗词选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题碧落堂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 

    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 

    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鬃欲斑。 

    夜坐

    谈烟枫叶路,细雨蒙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建康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金陵驿二首(选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真州驿

    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惧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和中斋韵(过吉作)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 咏刘禹锡

    咏刘禹锡

                刘氏禹锡刘梦得,裴度荐为刘宾客。

                刘柳交谊明天人,刘白唱和通笔墨。

                天为有形之大者,人为动物之尤者;

                天之所能人不能,人之所可天不可。

                天道强弱与生植,人道是非与法制;

                天人相胜还相用,万物有数且有势。

    • 《旅鼠之迷》课文评点

    《旅鼠之迷》课文评点

      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突然”,自然引入文章的主角。]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又一个“突然”引入文章另一个重要角色。]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惊叫”显示出“我”的意外惊喜之情,也表明旅鼠的不寻常。]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神秘莫测”直接写出了旅鼠的不同凡响。]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画线句作必要交代,为下文作铺垫。]

      [段析:以上是文章第一部分,偶然之间发现一只旅鼠,简单点出它不同寻常,领起全文。

      他坐到草地上,抓起那只旅鼠,很内行地让它张开了口,露出了尖利的牙齿:“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画线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旅鼠繁殖能力之强。]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直直地望着我。[“一年”“七八胎”“12个幼崽”“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用准确直观的数据表明了旅鼠生殖能力之强。]

      “意味着它们繁殖得很快呗。”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第一问第一答,“我还没有意识到旅鼠的繁殖能力究竟有多快。”]

      “繁殖得有多快呢?”他追问道。

      “这……”我无言以对了。[第二问“我”无言以对,既预示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同时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段析:开始探讨旅鼠极强的繁殖能力。]

      “让我们算笔账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 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每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 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 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 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 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 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准确的数据、科学的推算、奇妙的数字变化,使读者不知不觉被这小小旅鼠的巨大力量所吸引,所震慑。]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天文数字”形象地表明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迟疑”“深表怀疑”写出作者的震惊,侧面写出旅鼠繁殖能力的惊人。]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喃喃”再次写出“我”的惊讶。]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画线句用事实表明旅鼠数量之多。]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段析:以上三段是文章第二部分第一层,介绍旅鼠第一大奥秘——惊人的繁殖能力。]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不会的,大自然是要进行干预的。”他把本子收了起来,望了一眼那个盛老鼠的纸袋子,“实际上,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并且有丰年和 歉年之分,大约四年左右一个周期。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使其数量稍有增长。而在歉年或叫做小年当中,它们的计划生育很严,甚至可以使其数量基 本上保持不变。只有到了丰年,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富足时,它们就像听到一声令下,齐心合力地大量繁殖起来,使整个种群的数量急剧地膨胀。[旅鼠根据不同的年景采取不同的生育措施,这种现象本身已经很奇异了。]一旦达到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顷有几百只,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永无休止,停止进食,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焦躁不安”“东跑西颠”“吵吵嚷嚷”在本身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就出现奇怪反常的举动,“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这 时的旅鼠不再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有点天不怕地不 怕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时候,连它们的毛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灰黑变成鲜艳的橘红,使其目标变得特别突出。所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惟一 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千方百计地去吸引像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狐狸甚至北极熊等天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它们。[面对天敌的异常反应。]这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敢死队”生动幽默地概括出旅鼠在密度过大时的反应。]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作者的疑惑不解正是读者的疑问。]

      [段析:以上三段是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层,旅鼠的第二大奥秘——对自身种群数量的控制能力和敏感,以及为减少数量而出现的自杀性的特殊反应。]

      丹尼斯大约猜透了我的心思,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但是,无论怎样地暴露自己,因为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而天敌的数量 却总是有限的,要靠这种方法来减少数量收效甚微。因此,它们似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以拟人手法写旅鼠的特异反应,自然而然地由第二个谜团过渡到第三个谜团。]显 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纷纷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做着各种准备似 的。但到后来,不知是谁一声令下,也不知道是由谁带头,它们忽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而且往往是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老 鼠加入,队伍愈来愈大,常常达数百万只。[描写迁移的状况,突出旅鼠的特别。]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跳将下去,被汹涌澎湃的波涛吞没,直到全军覆没为止。[“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毫无惧色”,这些具体描写突出了旅鼠的难解之谜。]这就是所谓‘旅鼠死亡大迁移’。”说到这里,丹尼斯似乎也感慨起来,两眼眺望着远处的天边,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真是滑稽可笑!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段析:描述“旅鼠死亡大迁移”的特异景象。]

      “它们这种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了大饥荒,而试图去寻找一块水草丰美的新领地而误人歧途呢?”[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不像。”丹尼斯摇了摇头,“旅 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还是地广鼠稀,不可能发生严重的饥 荒。而且,它们不是偶然的来一次大逃亡,而是周期性的,每隔几年就来一次,而且沿着一定的路线,所以不大可能是因为饥饿所致。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们在迁 徙途中即使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画线句作为三个有力证据说明旅鼠的“死亡大迁移”既不是迫于无奈,也不是偶然的,更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计划、有规律、有目的的集体行为,足见其奇异。]由此可见,导致它们大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

      “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也许它们只是聚在一起,到处乱跑,而把大海当成它们经常穿越的小河沟也说不定。因为它们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所以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作者的第二次追问进一步排除旅鼠自杀的误会性和偶然性。]

      “不!不!”他坚定地摇摇头,“有人专门研究了各地旅鼠迁移的方向,结果发现,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例如,瑞典和挪威中部的旅鼠是往西奔向大 西洋,而挪威北部的旅鼠则是往北奔向巴伦支海。奇怪的是,还没有发现哪个地方的旅鼠是往南迁移的,其实只要它们稍微往南走一点,就可以找到食物丰富且气候 温和的天堂。[不同地区旅鼠“死亡大迁移”的路线证明是集体自杀是自发或自觉的,而决非偶然的。]由此可见,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

      [段析:旅鼠“死亡大迁移”的具体状况和规律。]

      “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了,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提出“死亡大迁移”以后的繁衍问题。]

      “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它们还不至于傻到那种地步。”他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总是忘不了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画线句即是答案。]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这看上去真是天意。”[“神圣”“天意”包含着感叹。]

      [段析:以上是文章第二部分第三层,关于北极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及相关问题。]

      [提出对旅鼠奇特习性的总结性的问题,而其神秘之处就在于至今还未能解答。]

      “那么,旅鼠为什么会有如此超强的繁殖能力而过一段时间又要来一次集体大自杀呢?”我终于提出了这一问题。

      “不知道。”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谜。”

      [段析:旅鼠超强的繁殖能力和集体大自杀的矛盾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什么假说吗?”我仍不甘心。

      “没有。”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连假说都无法提出,足见其怪异。]说着,他站起身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画线句更突出了旅鼠之谜的神秘莫测。]因此,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但我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段析:以上是文章第二部分第四层,对旅鼠之谜的研究状况的简单介绍。]

      我们边走边谈,慢慢地往海边走去。刚刚走到悬崖的边缘,他却突然大叫一声,纵身就要跳将下去。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一把揪住了他的背包带。这回轮到 他哈哈大笑了,他笑得弯下腰去,顺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真认为我会像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决不会的。在旅鼠的奥秘还没有弄清楚之前,我自己却 先跳到海里去自杀,岂不是比旅鼠还要荒唐滑稽?”笑了一阵,他忽然若有所思地说:“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 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轻松幽默的玩笑结束对旅鼠之谜的探讨,体现科普作品的生活化和随意性的特点。]

      [段析:此段为文章第三部分,简洁自然地将旅鼠的怪异与人类社会的现状联系起来,引发读者思考。]

    • 化学家魏可镁的故事

    化学家魏可镁的故事

       有人评说,日本的筑波城,不亚于美国的“硅谷”。魏可镁进研究所先是安排参观,参观各种设备,了解整个环境。他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这种感觉使他兴奋,但兴奋之后是更加冷静,因为他是中国访问学者,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反映了中国学者的水平。

       在科技领域里,日本人的眼里只有美国人,他们瞧不起中国人的。魏可镁在研究所里面开始工作时,就敏感地注意到这股味道。他一开始做实验,那位课长就像跟踪盯梢似的,经常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背后,生怕他弄坏了设备似的。有一两次,在学术讨论中,他就实验的做法发表了一些意见,但那位课长不屑地挥挥手,意思是:照他的做,不用多嘴!大概,这位课长只当魏可镁是以“访问学者”的名义公费出国旅游的。殊不知,站在他面前的这位衣着朴素,外表一点也不显山露水的中国学者,科研上已卓有成就,在中国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魏可镁的成就,在访问学者的表册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大概是日本人不相信这是真的,甚至看都不看。直到一次试验之后,他们才对魏可镁刮目相看。那是非贵重金属合成含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的研究实验,魏可镁觉得研究方案不够严密,他坦诚地提出不要用贵金属,只要用钴和碱金属,并分析了理由。这是一项还没有被人突破的高精尖的研究课题,大概是日本人不相信魏可镁在这个领域里能涉猎得这么深,或者是多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于是很不高兴地说:“不,您就按我们的方案做吧!”

       魏可镁只得按原方案进行实验,但实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主持这个实验的课长,脸上的表情由不高兴转而有些尴尬。有一天,见他情绪不坏,魏可镁很委婉地说:“先生,实验可否调整一下试试?”课长只好绷着老脸下阶梯:“好吧,那你就试试吧!”此后,从研究方案、催化剂制备、配方确定,以及测试和表征,日本人都让魏可镁独立自主地处理。实验一次又一次进行,醇的选择性一次比一次明显上升,最后达到48%。课长祝贺他说:“魏先生,成功了!可以取得专利了!”这个研究成果后来取得了日本专利。

       在申报专利的过程中,也闹了个插曲。日本人不仅把魏可镁的名字列在后面,而且写成是他们化学技术研究所的魏可镁。名字的先后次序可以不计较,但这种写法不能不计较啊!魏可镁找他们说理,那位课长解释说:“你的成绩是在我们所里搞出来的,是我们提供的条件,所以只能这样写。”魏可镁理直气半地说:“我是中国人。你这样一写,别人就把我当成日本人了。我要求明确写清楚,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大学的魏可镁。”课长没有话说,只得挂电话请示领导,请示专利局,终于不得不同意魏可镁的要求。

       虽然出现了争执,但从此以后他们对魏可镁的态度明显改变,又是送毛毯,又是送大衣,管行政的人员特地到宿舍来察看是否有取暖器。有一次魏可镁感冒了,他们特地另外送来十几万日元,以备看病缴费。那位课长请他到家里做客,生怕他不去,说过后还再让一位叫松崎的同事来邀请,第二天,两个人一起开车接他。第二年元旦那一天,部长和课长又都分别请他吃饭。

       魏可镁的访问时间是一年,到结束前的一个月,课长特地征求他的意见:是否能留下来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如果愿意,他就马上去办理延长手续。他让魏可镁考虑一下。魏可镁不是没有考虑,更不是不会考虑。如果留下继续工作一年、二年……这里实验条件好,待遇也优厚,小车很快就会有,小别墅也很快就会有。但他想念妻子和女儿,而更重要的是,他有许多新催化剂的构想,他急着回去立项,建立新的研究课题。那些新构想的催化剂,都是中国的土地上极为需要的。魏可镁决定按期回国,日本人感到很惋惜。临回国前,那位课长,还有一位主任研究官,亲自开车陪他,到离筑波城六百多公里的京都参观游览三天。登机的那一天,研究室里的三位先生亲自送到机场,依依惜别。

     

    • 关于月亮诗词

    关于月亮

      1、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否?

      2、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 《旅鼠之迷》 疑难解析

    《旅鼠之迷》 疑难解析

      1、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 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2、这篇科学小品的写法可以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由此可见,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是属记叙文体,可这篇记叙文很特别,它所叙述的不是生活故事,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另外,它还有一个特点,通 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所以,这篇文章采用的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从文体上说,应是说明文和记叙文 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 写作题目

    写作练习

    1、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将你所想和想做的写下来。

    2、相信每个同学的心海深处都珍藏着一段你和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把你最感动的充满亲情的温馨一幕写下来。

     

    • 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寂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主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还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 让心底盛开一朵小花

    让心底盛开一朵小花


        纷繁世界,芸芸众生。有谁能在一生中风调雨顺?又有谁能在一生中一马平川?而在挫折与磨难面前,谁又不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谁又不为黑夜中那一盏明灯而感激不已。朋友,请伸出你的手去帮助身处困境的人们吧!让奉献之花在心底生根发芽,让奉献之花开在博爱的枝头,灼灼其华。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又有谁能忘记08年初那场大雪;又有谁能擦去地震带来的可怕记忆;但我们更忘不了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千力的奔波只为雪中送炭,素不相识却能出手相援。是奉献之花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是奉献之花开在大爱枝头,灼灼其华。

        山路崎岖,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信念;生活艰苦,吹不灭老师知识的火把。李桂林夫妇十八年如一日,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彝寨,将奉献之花种在心底。是奉献之花让他们留在大山中;是奉献之花让知识在精神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 他有多少财产,而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做出多少贡献,腰缠万贯不会使你名垂青史,唯有奉献能让你万古流芳。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一句朴实的话语,散发着阵阵奉献之花的馨香。在山崩地裂之时,他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了生命的希望;用行动诠释着绿色的军装。武文斌用他26岁的生命让奉献之花开满天府之国,开遍中华大地;用奉献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我们且不说诸葛亮的奉献让他名垂千古;也不说岳飞的奉献成就了他的精忠报国;更不必说温总理的奉献使他成为平民总理;只说李春燕的奉献换来了多少苗人的健康,换来了多少家庭的欢乐。

        朋友,请将奉献之花种在心底吧!让它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让奉献之花开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奉献之花开在大爱枝头,灼灼其华。

     

    本篇文章来源于 www.caowu.cn[草屋文学] 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caowu.cn/article/20090424/7852.html

     

    • 朗读音频

     

     

     

               《最后一课》课文朗读音频

                      

    • 奉献的名言

    奉献的文章

    1、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终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英.罗斯金

    2、生到世上来不是为个人,而是要把个人贡献出来一部分给国家,一部分给朋友。——法.拉伯雷

    3、有取有舍的人多么幸福,寡情的守财奴才是不幸。 ――鲁达基

    4、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5、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6、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7、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8、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9、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苏霍姆林斯基

    •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简介

    背景一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 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背景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侵略者采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结果,又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

        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但国民党反动派竭力设法打击领导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并在1939年底发动了反共高潮。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投降倾向和反共活动作了斗争,在斗争里坚持了团结抗日的方针,保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抗战跟投降、团结跟分裂的斗争,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全部历史。

        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艺工作者热情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里。

    背景三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 1935 年 8 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 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 写作方法指导

    如何写好说明文 

        学习和写作说明文,是八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想写好说明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特征。 
         学写说明文,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正如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因此,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对该事物进行准确说明。如“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苏州园林”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初学写说明文的同学,面对所写的对象,要仔细地观察,准确地把握它们的状态、性质、功能,不能急于求成,草率动笔。 
         二、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初写说明文时,选择、使用说明顺序之前要先想清楚自己“说明的目的(角度)是什么”。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着重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它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如《中国石拱桥》中所选的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就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着重说明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要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如《故宫博物院》主体上是按照由南到北的顺序安排的。

     

    • 钱学森冲破阻拦毅然回国

    钱学森冲破阻拦毅然回国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 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 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 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 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 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 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 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 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 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 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 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 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 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 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 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 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 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 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 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 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 “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 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 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 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 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 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 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 《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 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 背影图片

    • 写作练习

    写作练习

    请仔细观察某一时间段的云,它有什么特征或变化,并描绘下来。要求:恰当使用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行生动的描摹,并分析和预测下一天的天气。

     

     

    看云识天气:

    卷积云:小圆块积云,看上去如同波纹状,常被称为“鱼鳞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预兆晴朗天气。

    高积云: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云层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现于暴雨之后,悬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积雨云:为低层雷云,云色乌暗。塔形云层高可达6 000米,顶部平云层被称作砧顶。积雨云常带来强风暴雨、雷鸣和闪电。上层类似假卷云,顶层类似假雨云。

    积云:很易于识别,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飘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开意味着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发展得越来越大,前端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积云,通常表明离陆地已经不远,高度一般不超过2 500米。

    卷云:由冰晶形成的高层缕状云,这也是它看上去纯白色的原因,经常称作马尾云。它们也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果卷层云扩展,意味着天气晴朗;如果卷层云缩小,意味着将要下雨;如果天空笼罩着卷云,卷云上部的天空变暗,逐渐形成卷积云,这预示着雨雪的来临。

    高层云: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湿空气靠近,云盘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高可达2 500-6 000米。

    雨层云:为低层乌云,笼罩在空中,意味着4小时之内会有降雨,通常会持续几小时。

    层积云:低层覆瓦状云层,通常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它们可能会带来雷阵雨,但一般会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蓝天。高度低于2 500米。

    层云: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在空中,刚开始出现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高山浓雾。它们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果在夜间它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这会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过2 500米。
     

    • 刘禹锡诗里的苏州

    刘禹锡诗里的苏州

      刘禹锡在苏州做过三年刺史,关于苏州的诗是很多的。

      临走时有《别苏州》二首,其二云:“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那时离开苏州,是走水路出阊门,大概是经由枫桥寒山寺再往西 往北吧。历来寒山寺最为许多诗人吟咏,这与其来苏离苏必经的地理位置有关吧(到枫桥等于到了苏州,离枫桥等于离了苏州)。

      关于灵岩山,刘禹锡有诗二首,其题目(实际上是小序了)比诗还长:“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径,梁天监中置佛寺曰灵岩,即故宫 也。信为绝境,因赋二章”。这里透露的消息似说灵岩山本是砚石山,后来有了灵岩寺,才山以寺名,不知是否如此。诗二首如下:“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艳 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月殿移椒壁,天花代舜华。唯馀采香径,一带绕山斜。”这诗似不是描写灵岩景色,而是咏史抒情。这“笑入楚王家”一句,不知是指 怎样的历史事实。而“采香径”不用“泾”字而用“径”,似不是指河道,而是说山路了。也未知究竟怎样。

      除了灵岩山,自然还有虎丘。有关的诗不少,其中有一首《发苏州后登虎丘寺望海楼》“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碧池涵剑彩,宝 刹摇星影。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这望海楼,《全唐诗》上有注“一作望梅楼”。但无论望海楼,望梅楼,现在的虎丘似都没有。只有冷香阁,冷香,应和梅 有关,或许会有渊源关系。而刘禹锡另诗《虎丘寺路宴》有二句“徘徊北楼上,海江穷一顾”,则似望海楼是北楼,不是今冷香阁的位置。不知这望海楼原来应在山 上何处了。

      以上各诗,都有“考古”作用,可以让人读出当时的灵岩山,当时的虎丘等等,或许有同好会感兴趣的。

     

    • 标签:
    • 情深
    • 意图
    • 母亲
    • 慈母
    • 语文
    • 妈妈
    • 过渡
    • 设计
    • 学生
    • 形象
    • 情感
    • 课文
    • 小学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