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荻西小学-郑璇文-语文-她是我的朋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实词与虚词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

    一、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考查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也是一种能力。所谓“常见实词”,浅易文言文运用的词汇应当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它既包括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也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接触到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求考生弄清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而不是一般词典中的意义。这就是说,考生必须依据具体的语境,依据上下文来确定某个文言词的“句中意义”,这一点体现了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要在整体上下功夫,应在读懂上花气力的要求。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

    1、通假字

      准确识别通假字,关系到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古代汉字的通假,一般情况下比较固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反”通“返”,“知”通“智”。

      (2)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如“蚤”通“早”,“直”通“值”。

      (3)古代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选出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叫做古今字。如:莫—暮,益—溢。

    2、一词多义

      古代汉字较今天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学习的重点。新教材附录中列出的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大纲》要求掌握以下实词(120个)。

      爱、安、倍、被、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复习时,结合教材句子来理解实词的意义,也可通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总结每个词的常见义项,再培养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字义的能力。

    3、古今异义词

      词语在演变过程中,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有的词扩大,有的词缩小,有的词义转移,还有的一词多义,有些义项与今天相同,有些已消失或转移。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微殊”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高考对古今异义的考查,特别注重双音节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这类词的词义演变情况如下:

      (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为河流的通称。“诗”,本指《诗经》,而现在指所有的诗歌。

      (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臭”,古代表示气味,香气、臭气均指,现代却只表示臭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而后一意义现在不用了。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明年”,古代指第二年,是已经过去的时日;现代指下一年,是尚未来临的时日。“故事”古代指前朝旧例,现代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来讲述对象的事情。

      (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如果不特别强调,表示的程度就不怎么高了;“怨”,古义常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的意思,词义强化了。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同形异义

      词形相同,而古今意义不同的词叫“同形异义词”。如“烈士”,古代指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是指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又如“牺牲”,今义指为正义而死,古义是“作祭礼的牲畜猪牛羊之类”。再如“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者(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义指出门时带的包裹。再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不少变),今义指色彩。

    4、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

      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白话双音词居多数。

      文言文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

        (1)单音词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如,师——老师,担——担子。

        (2)单音词前后加一个同音或近义词。如,亡——逃亡,诱——诱惑。

        (3)换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词,如,悟——明白,寐——睡觉。

      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的一个双音词。如:“中间”,文言文中是两个词,是“其中夹杂”的意思;“妻子”,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儿女,不同现在的妻子。

    5、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并不固定,这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词的地方用上偏义复词,但它只表示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义,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作息”在此不表示“劳作和休息”,只偏重于“劳作”。像这类词的识别,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逻辑。偏义复词作为一种文言现象应引起重视,但不是很普遍,故可作一般重点去掌握。

    6、实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

      (1)名词活用

      ①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仍和这个名词本身的意思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如:“二月草已 芽 (芽:发芽)”。

      ②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自身活用为动词,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先生之恩,生死而 肉 骨也(肉:使……长肉)”;“使赵不 将 括即已,若必 将 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将:让……担任大将)”。

      ③意动用法。也是必带宾语,自身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孔子 师 郯子”,意即“孔子把郯子当作老师”。

      ④直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 猱 进 鸷 击”(表比喻);“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表工具);“卒 廷 见相如”(表地点)“操军破,必 北 还”(表趋向)“吾得 兄 事之”(表对人的态度);“ 日 啖荔枝三百颗”(表频率)。

      (2)动词活用

      ①活用作名词。这个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或“之”字,因而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盖其又深,则其 至 又加少矣”(至:来到这里的人);“殚其地之 出 ,竭其庐之 入 ”(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

      ②使动作法。其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作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一般属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有时宾语还可省略,如:“可烧而 走 也”(即“走之”,使之逃跑)。及物动词有时也活用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 食 之”(使之食)。

      ③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即“认为(宾语)怎么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这种用法多数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且庸人尚 羞 之”(羞:以……为羞)。

      (3)形容词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不是表示事物的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在句中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与 少 (少数人)乐乐,与 众 (多数人)乐乐,孰乐?”“吾与苍梧太守有 旧 (旧交)”。“将军身披 坚 (坚硬的盔甲)执 锐 (锐利的兵器)”。

      ②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素 善 留侯张良”(善:与……友善)。

      ③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大王必欲 急臣 ”(急臣:使臣着急),“足以 荣汝身 ”(荣汝身:使你荣耀)。

      ④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成以其小, 劣之 ”(劣之:认为它很差);“吾妻之 美我 者,私我也”(以我为美,认为我美)。

      (4)数词活用

      数词有时可活用为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此三子者……与臣而将 四 矣”(四:成为四个人)。

    7、异读字

      文言文中有的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音,这类字就是异读字。

      异读字又有三种情况:

      (1)破音异读:在文言中以改变一些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就称“读破”或“破音”。

      王天下(王,读 wàng )衣褐(衣,读yì),语人曰(语,读 yù ),见其二子(见,让……来见面,读 xiàn )等等。

      (2)通假异读:因通假而异读的现象。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读 
    wú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读 zhǔ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读 shēn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读 xìng ),等等。

      (3)古音异读:古代有些专有名词,因其固定性而保留了古音。比如:周景王之无射也( wúyì )。//可汗( kèhán )大点兵。//乃遂私见樊於期( wū jī )等等。

    8、几种特殊用法

      (1)数词的用法

      ①表概数:共事 二三 年,始尔未为久。

      ②表示数量:岁赋其 二 。//蟹 六 跪而 二 螯。

      ③表乘数: 二八 佳人。// 三五 明月之夜。

      ④表加数:为字共 三十有四 。

      ⑤表分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 。//染此者 十不一二 。

      (2)委婉的说法:沛公 不胜杯杓 (不会喝酒,喝醉了)。//权起 更衣 (上厕所),肃追于宇下。//上书 乞骸骨 (请求告老还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 会猎 (“会战”的委婉说法)于吴。//先帝创业未半,而 中道崩殂 (半道里去世)。//每五日 洗沐 (官员休假)。

      (3)主宾同位复指:吾 道 一以贯 之 (我的 学说 可用一个基本原则来贯穿它)。// 老者 安 之 ( 年老人 我们要使 他 安逸) 少者 怀 之 ( 年少的人 我们要使 他们 得到关怀)。

      (4)定语兼代中心词: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 (“左右”代指“左右的臣子”或“在旁侍候的人”)。// 万钟 (“万钟”指代一万钟的俸禄,即优厚的俸禄)于我何加焉。//懒将白发对 青铜 (青铜镜)。//以 无厚 (不厚的刀刃)入 有间 (有间隙的部位)。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助词、介词、连词、叹词。文言虚词是从实词虚化而来,所以许多词既是实词,又是虚词,如“之、以”等。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变化大。在文言文中,大多虚词不表示明确意义,但它们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体现出句子的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为虚词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所以掌握虚词既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虚词的命题同对实词的考查一样,自1994年以来文言虚词的考查就一直放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材料来自课外,既考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也考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即词性在文中所起的语法、语气作用,一般为单选题,且常用比较的方法,即挑出在不同语境中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往往是一句来自所选的文言文文段,一句来自课本。

    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理清以下几点:

    1、首先掌握《考试大纲》中所给出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有些已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作了系统介绍,要结合课本中所讲的知识,理清虚词类别。

    2、要准确判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对此知识点的能力要求,并不是简单地记住哪些常用虚词有哪些用法,而是要求具备在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辨析其具体用法的能力。

    3、仔细分清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由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既是实词又是虚词,如“顾”既可义为“但(虚)”,又可义为“回头看”(实);“以”即可义为“把(虚)”,又可义为“认为”(实)。

    4、了解古今变化

      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

      (1)有的完全消失。如“夫”“盖”等发语词,起提顿作用的“者”,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

      (2)少数沿用下来,用法没变,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

      (3)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也”表语气停顿,而现代汉语中的“也”是表示重复的副词。又如“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原因或凭借,现在表结果。再如“虽”在文言里既可以作转折连词,也可以作假设连词,相当于“即使”,现在只作转折连词。

      (4)有的已被别的词代替,如“于”在文言中的多种作用,现代汉语中分别改用“在”“向”“到”“对”“同”“比”等。又如语气助词“矣”现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吗”“呢”。

    5、注意特殊。主要有:(1)兼词,比如“诸”“盍”等;(2)虚词连用,比如“也哉”“矣夫”“噫吁 ”等;(3)双音单音,如“于是”“其实”“虽然”等;(4)复音虚词,如“呜呼”“嗟乎”“既而”“须臾”“顷之”等。

     

    • 哈姆莱特独白(片段)

    哈姆莱特独白(片段)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 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

    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生存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

    去死,去睡, 去睡,也许会做梦!

    唉,这就麻烦了,即使摆脱了这尘世 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些什么梦呢?真得想一想,就这点顾虑使人受着终身的折磨,谁甘心忍受那鞭打和嘲弄,受人压迫,受尽侮蔑和轻视,忍受那失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门的横征暴敛,默默无闻的劳碌却只换来多少凌辱。但他自己只要用把尖刀就能解脱了。

    谁也不甘心,呻吟、流汗拖着这残生,可是对死后又感觉到恐惧,又从来没有任何人从死亡的国土里回来,因此动摇了,宁愿忍受着目前的苦难 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种苦难。

    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的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省)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 Dialogue2

                        

    Salesman: What can I do for you?
    Dad: I want to buy a walkman.
    Salesman: How about this one?
    Dad: It looks nice. But I don’t like the colour. Can you pass me the blue one, please?
    Salesman: Sure. Here you are.
    Dad: What about this one? Your sister loves blue.
    Yang Ming: This one is good.
    Dad: How much is it?
    Salesman: It’s ninety-five Yuan.
    Dad: Ninety-five Yuan? It is too much.
    Salesman: How much do you want for it? What about eighty-five Yuan?
    Dad: It’s ok. We will take it. Here is the money.
    Salesman: Thank you. Bye-bye.
    Dad & Yang Ming: Bye!

    • Exam1

      听力部分:

     

    试题.doc

    答案.docx

    • »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1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2 、青林翠竹,四 时 俱备 (季节)

    3 、晓雾将  ,猿鸟乱鸣 (消失)

    4 、夕日欲  , 沉鳞竞跃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5 、实是 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6 、未  有能 与 其奇者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 奥瑟罗独白(片段)

    奥瑟罗独白(片段)

                          【英】 莎士比亚  

    只是为了这一个原因,只是为了这一个原因,我的灵魂!纯洁的星星啊,不要让我向你们说出它的名字!只是为了这一个原因……可是我不愿溅她的血,也不愿毁伤她那比白雪更皎洁、比石膏更腻滑的肌肤。

    可是她不能不死,否则她将要陷害更多的男子。让我熄灭了这一盏灯,然后我就熄灭你的生命的火焰。融融的灯光啊,我把你吹熄以后,要是我心生后悔,仍旧可以把你重新点亮;可是你,造化最精美的形象啊,你的火焰一旦熄灭,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有那天上的神火,能够燃起你的原来的光彩!

    我摘下了蔷薇,就不能再给它已失的生机,只好让它枯萎凋谢,当它还在枝头时候,我要嗅一嗅它的芳香。

    啊,甘荚的气息!你几乎诱动公道的心,使她折断她的利剑了!

    再一个吻,再一个吻。愿你到死都是这样;我要杀死你,然后再爱你。

    再一个吻,这是最后的一吻了;这样销魂,却又是这样无比的惨痛!

    我必须哭泣,然而这些是无情的眼泪。这一阵阵悲伤是神圣的,因为它要惩罚的正是它最疼爱的。她醒来了。

    • Dialogue4

    对话练习

    12  Collecting stamps is a very good hobby .

          A: What’re you doing now, Lucy?

          B: I’m looking at/collecting my stamps. Come and have a look.

          A: Thanks. Ah! How nice they are!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too.

          B: I’m very glad you like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one?

          A: It looks really beautiful.

          B: Collecting stamps is a very good hobby. Don’t you think so?

          A: Yes, you are right. Look at these beautiful stamps. I enjoy the colors.

          B: They are my favorite ones.

          A: Which country’s stamps do you like to collect?

          B: I like to collect stamps from all countries.

          A: Don’t you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

          B: Yes, I enjoy it very much. Have you got any hobby?

          A: Yes, I have. I’m very interested in playing the piano.

          B: Great! I say everyone should have a hobby.

    对话练习

    13  She has been skating for four hours.

     

          A: Is that Kate?

          B: Yes, it is.

          A: What is she doing?

          B: She is skating.

          A: How long has she been skating?

          B: She has been skating for four hours.

          A: How long did she skate last Sunday?

          B: She skated five hours.

          A: How often does she skate?

          B: She skates four times a week.

          A:Where has she been skating?

          B: In the park.

          A: Oh, she is really good.

     

    对话练习

    14.1  When did you start studying English?

         A: Hi,Mike,when did you start studying English?

          B: In 2004.

          A: How long have you been studying English?

          B: I have been studying English for eight years.

          A:Who teaches your English now?

          B:Miss Li.

          A:How long has she been a teacher?

          B:Two years ago.

     

    对话练习

    14.2  How long has Alison been skating?

     

         A: How long has Alison been skating?

          B: He has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A: How long has Victor been skating?

          B: He has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too.

          A: How long did San skate?

          B: He skated for four hours.

          A: How long has he been having a rest?

          B: He has been having a rest for one hour.

    •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栻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 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子年幼丧父,北宋天圣三年(1025),8岁时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至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周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郑家故宅后改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明万历中(1587~1598),周子与李宽韩愈、李士真、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 离骚(片段)

    离骚(片段)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帝高阳之苗裔兮 ,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 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

    惟庚寅吾以降。 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 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 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昔三后之纯粹兮,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

    固众芳之所在。 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申椒与菌桂兮,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

    岂惟纫夫蕙茝! 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汩余若将不及兮,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 晚上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 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 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也? 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也! 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以上是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 《爱莲说》写作背景

    《爱莲说》写作背景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6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

       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 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爱莲说》据传系他一次游览于都罗汉岩之后所作。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后来,赣州人为纪念他,立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曾在庐山的濂溪书院中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颐的图像及一些文章于石壁。此时,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来到九江,把他曾祖写的《爱莲说》墨本送赠,于是就在书院莲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传千古。

     

     

     

     

    • 现在完成时

    Grammar Focus

    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过去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或后果,过去某一时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有可能还会持续的动作或状态。
    句型:
       基本结构:主语+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p.p)(V-ed) e.g done
       ①肯定句:主语+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p.p)(V-ed)+宾语.
       ②否定句:主语+have/has+not+动词的过去分词(p.p)(V-ed)+宾语.
       ③一般疑问句:Have/Has+主语+动词的过去分词(p.p)(V-ed)+宾语.
       ④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或词组+一般疑问句(have/has+主语+过去分词(V-ed)+其他)
    (1)现在完成时用来表示现在之前已发生过或完成的动作或状态,但其结果却和现在有联系,也就是说,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过去但它的影响现在还存在,也就是说,动作发生在过去,而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和结果.
       I have spent all of my money.(现在我没有钱花了.)
       Jane has laid the table.(简已经摆好了桌子)
       Michael has been ill.(现在仍然很虚弱)
       He has returned from abroad. (现在已在此地)
       (2)现在完成时可以用来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一时刻的,持续到现在的动作(用行为动词表示)或状态(be动词表示)常与for(+时间段),since(+时间点或过去时的句子)连用.
       ①for+时段 为…时间
       ②since+过去一个时间点(译为:自从……以来)
       ③since+时段+ago
       ④since+从句(过去时)
       ⑤It is+时段+since+从句(过去时)
       Mary has been ill for three days.
    I have lived here since 1998.
    例句
    肯定句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 have ever seen.她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
    I have met him at the library. 我在图书馆见过他.
    否定句
    I have never heard Bunny say anything against her.
    I have written the letter but I haven't posted it yet. 信我已经写好了,但还没有寄出。
    一般疑问句
    Have you seen her parents these days?这些天你看见她的父母了吗?
    Have they found the missing child yet ?
    特殊疑问句
    How have you been recently?你近来状况如何?
    How has he done it? 他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强调的是他做这件事的方式对现在产生了某种影响)

     

     

    • 《陋室铭》写作背景

    《陋室铭》写作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步入漫长的贬谪生涯。朗州、连州、夔州消磨了他人生的黄金岁月。在这些较为闭塞落后的州郡,他没有消沉,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他的《秋词》一诗对这一点作了很好的注脚:“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歌颂劳动和风土人情:“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他还描写了纯朴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从这些感情真挚的诗歌中看出他乐而忘忧的情趣,然而他内心深处尚有难以启齿的情愫。如他在朗州作的《采菱行》描写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白马湖中满是采菱的船只采菱嬉戏、夜市热闹的动人情景,而诗歌结句突然弹出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流露了他身在江湖而心在巍阙的宿愿。他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实现早年立下的志向。谪居期间,他曾数度投书宰相,希冀酌情内移。然而唐宪宗却御定“八司马”(刘禹锡为当时八位司马之一)“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刘禹锡就这样被锁在政治的囚笼里。

      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煎熬,太多的坎坷,严峻的政治生活的体验,他的一腔热情终于淡化了。调任和州,他轻松了许多,也清醒了许多。他静下心来,调整那凌乱的心态,检点那么多年来的是非得失。他真的读懂了中唐社会那本大书。他对中唐社会的弊端有了朦胧的意识。于是悄悄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方天地。他不媚权贵,不随波逐流。李白《与韩荆州书》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名句这时觉得更加亲切。和州雄奇的山水、淳朴的民风、丰饶的物产使他有一种满足感。于是,他选定和州,自建陋室,自作铭文。既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惋惜,也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操守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铭》反映了封建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仕途政治的进化过程,也是封建社会正直知识分子仕途政治的必然归宿。

     

     

     

     

     

    • 关于陋室

    关于陋室

    ( 钱德车、陈友冰)

       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北定县(旧中山郡),一说在安徽和县(旧和州)。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说的根据是,刘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我们认为,和县的陋室与刘禹锡关系更为密切。

       和县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824年)至宝历二年(826年)在和州刺史任上修筑的。《历阳典录》载:“陋室,在(和)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和县与采石隔江相望,地处冲要,唐末黄巢起义、宋金战争、元末农民起义都曾在此渡江或作战。晚唐以降,和州屡遭兵燹,陋室连同碑铭遂毁于兵火。刘禹锡之后,很少再见到有以此为题而讽咏成章,大概正是由于这种缘故。

       今存陋室位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中。一正两厢联成一体,方位坐北朝南,结构小巧紧凑。正室四檐如翼,庭前阶除三五级,旁植桐树,秀木交柯,绿阴满地,环境十分清幽。所处地势略高于城中其他部分,面临巍峨雄壮的镇淮楼(俗称鼓楼)。不远处即夫子庙,庙址传属旧衙故地。陋室中原有石碑一方,镌刻着岭南人金福保补书的陋室铭。碑首篆书“陋室铭”三字,正文楷书,文后有记。金氏于后记中称:“唐和州刺史刘梦得先生陋室,旧有碑铭,为柳诚悬(公权)所书,兵燹久□,碑亦无存。子才弟来宰历阳,□三年,鸠工重建,嘱余补书以存旧迹,爰握管书之,并志数语以告来兹。”由于“文革”中此碑遭破坏,现已断裂残损。然除个别字之外,文句犹清晰可读。现在所知,陋室于乾隆年间再行重建。我们以为,清人起室复碑之举,不似无端好事所为,于理当有依据。

    (节选自《关于〈陋室铭〉的两个问题》,《语文学习》1982年第8期)

     

     

     

     

    • 标签:
    • 芦荻
    • 老王
    • 语文
    • 枯叶
    • 体会
    • 医生
    • 生命
    • 她是我的朋友
    • 学生
    • 练习
    • 感受
    • 小学
    • 男孩
    • 献血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