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贤坊小学-杜运满-语文-《两只鸟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落花生

    落花生

    这个世界已太缺少惊喜。然而,初夏,在河边那片林子里,我怎样地惊诧,怎样地激动,又怎样地沉默。怎么总把你想成我一见钟情的恋人,怎么真的让我梦牵魂系?!碧水,绿树,清新悠扬,你便活在这,虽近车马尘嚣,却似世外桃源。

    或许也有电闪雷鸣,或许也有骤雨暴风,甚至连阳光也被树木杂草掠夺得所剩无几,然而,你终究挣扎出了顽强的生命。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

    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

    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 作者郭风简介

    作者郭风简介

    作者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 1919 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 30 年代末开始发表散文作品,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 50 多部。

    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

    郭风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他的《叶笛集》于 1959 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郭风突出的文学成就在散文诗方面。这类作品多表现闽南乡间风光和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活情景,抒发作者对乡土和祖国的挚情。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郭风突出的文学成就在散文诗方面。这类作品多表现闽南乡间风光和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活情景,以富有声光色彩和哲理意蕴的图画,抒发着作者对乡土的厚爱和对祖国的挚情, “ 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具有民间的、乡亲的情绪 ” 。 ( 郭风《我与散文诗》 ) 作者从乡土社会接受审美启蒙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同时又注意从象征派、意象派中借鉴艺术技巧,逐渐形成其散文诗汇绘画美与音乐美于一炉, “ 寓丽于清,寓刚于柔,寓浓于淡,寓动于静 ” 的风格。《叶笛集》是作者创作风格的代表。

    • 听潮(节选)

    听潮(节选)

        鲁彦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
       ……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 艾滋儿童渴望更多关爱

    艾滋儿童渴望更多关爱

        今天是国际儿童节。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涉及艾滋病的儿童(即本人或直系亲属有人患艾滋病,或已因艾滋病去世)并没有被社会遗忘。儿童节前夕,中国人民大学爱源社和江西农业大学爱源社组织的“志愿者赴豫演出团”看望了河南省上蔡县的部分涉艾儿童。
        涉及艾滋病的儿童面对现实是多么无奈,但对生活仍充满渴望,无辜的他们亟须社会的关注与救助。
        与此同时,一个新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民间防艾滋病第一人高耀洁女士通过调查发现,艾滋孤儿正被某些组织和个人当做摇钱树.
        “在贫困的山村,有无数个孩子正遭受着父母的离别,别人的虐待与嘲笑。在生活面前,他们是弱者;在死神面前,他们更无能为力。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早已失去了光彩。瘦小的脊背早已压上了重担,他们的无奈向谁诉说?”艾滋孤儿丽丽在一封信里这样写道。

    • 西湖

    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如镶嵌在杭州腰间的一粒明珠,璀璨夺目,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华彩篇章。
       到了湖边,群山绿树掩映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西湖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湖面极其广阔,湖心有几个沙洲,可谓“西子湖中一青螺”。时候已是傍晚,湖面上笼罩着一层烟雾,远处水天相交的地方缥缥缈缈,只能依稀辨出几丝轮廓。湖面水平如镜,碧波闪闪,湖水在夕阳照耀下闪着金光。微风抚过,湖水便一层一层地荡漾开去,那金光也就跟着一圈一圈地泛开了去。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鱼儿在水中欢乐地嬉戏。仿古游舫在湖面上穿行,伴着汨汨桨声,游人的笑声回荡在空中。
       到了晚上,暮色四合中的西湖又有另一番风致。夜,平静而又安详,天上撒下微微的星光。而月光梳妆才罢盈盈地攀上了枝头。月光静静地泻在湖面上,照出一片空明。在这皎皎月光下,一个人背着手在这里的石径上踱步,伴着摇曳的柳浪,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感。渐渐地,汨汨桨声消逝了。西湖睡去了。水是冷冷的,与六朝金粉的秦淮河大不相同。西湖缓缓进入了梦乡。远行游船荡开的水纹都沉淀在西湖的梦中。湖畔的人声,车声,仿佛都怕打扰了西湖的梦,沉默了许多。我踏着月光,耳畔风声是西子迷人而有致的呼吸声,这是何等美景呢?

    • 松溪坊简介

    松溪坊简介

     

    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边陲,古时溪河两岸长满乔松,有 " 松荫百里贯松城 " 之称,所以松溪既是溪名,也是县名,它的西北面与浦城县接壤,西南面与建阳市毗邻,南面与政和县相连,东面与浙江省的龙泉和庆元两县交界。全县总面积 1043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254 米 ,总人口 15.8 万人,辖 3 镇 6 乡,主要是汉族,还有少数畲族。

    松溪县历史悠久,三国时就在现在的旧县乡设东平县;北宋开宝 8 年,也就是公元 975 年,改称松溪县,县城迁到现在的城关。解放后曾两度与政和合并,改名松政县, 75 年 3 月再次分县,仍称松溪县。前几年,省文物部门在松溪河两岸发现商周时期文化遗址 70 多处,采集到大量石矛、石斧、鱼网坠和陶器残件等文物,说明了远自三千多年前,在松溪土地上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铸剑师欧冶予受越王允常之请,跋山涉水,来到松溪湛卢山炼出举世闻名的湛卢宝剑。关于这把剑,历史上流传下许多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等书上都有详细叙述,历史上不少文士诗人,曾以湛卢剑为题材,写下了许多诗赋文章。诗人杜甫曾云: "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 。

    春秋以来,松溪县还留下许多古越族的遗风故俗。在花桥乡招沙甲村外深山的狮子崖上,至今还遗存着古越族的悬棺葬俗。宋朝两代,更是人文荟萃。宋代著名宰相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和抗金名相李纲的父亲李夔先后出任松溪县尉。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湛卢山建 " 吟室 " 讲学授业。同时,历代考中进士多人,仅宋明两代就有 25 人。较出名的有宋代吴执中、陈戬,明代魏浚、真宪时等。明代倭寇两次进犯松溪,义士张德奋起抗击,在历史上写下了松溪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的光辉一页。

    松溪县文物古迹众多。河东乡大布村始建于五代十国,后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罗汉寺,为仿宋建筑,抗战时期,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曾迁此办学。城郊的虎头山上,有一座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七层古塔,循着塔腹内壁的石级盘旋而上,可以直升塔顶。顶层四周有回廊环护,放眼远眺,全城景象尽收眼底。山上还有十来块反映各时期的政治、军事、教育、民俗、交通的石碑组成的碑廊,其中 1981 年在旧县乡河边码头发现的南宋开禧元年(公元 1205 年)《南宋交通法规碑》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交通法规实物之一。碑文刻有 "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 ,体现了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道德风尚,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县文化馆还保存着一件明代七道圣旨绣幅,是少见的文物珍品。回场九龙窑青瓷,宋代时就远近驰名,窑址如今还在。此外,还有相继出土的西晋墓、南朝墓群等古墓葬。

    最能展现出松溪古代农业科技进步与繁荣的要算郑墩镇万前村世界罕见的 " 百年蔗 " 了。因为一般甘蔗宿根的寿命最多只有三至五年,而这片甘蔗的历史却有 270 多年了。二百多年来,每宿根都会萌发新株,年年都有收成。我国著名甘蔗专家、福建农学院 周可涌 教授曾两次到万前村考察这块蔗地,称赞: " 这真是一个罕见的奇迹! "

    桥梁建筑也是松溪的一大特色,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石拱桥遍布城乡,源远流长。宋代建筑的河东乡大布村的金刚桥、旧县乡五里牌的金刚桥、茶平乡的乘马四桥至今还在使用;花桥乡的花桥、渭田乡清代建造的亭式五福桥,不久前又修缮一新,既可以供人行走,又可以供人观赏、游玩和休息。近年来新建的横跨松溪河的东关大桥独具特色。这是一座全部用青石彻成的悬链式城市桥,桥身两旁的石栏杆上雕刻着文词清丽的诗词名句,河岸两头的引桥部分,别出心裁地在桥底修建了拱形石条砌的休息厅,不仅增添了大桥的秀色,而且是人们纳凉和娱乐的场所。

    松溪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尽管地处山区,四周群山环绕,但县城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远山青黛,近岭葱笼,自有一种山城的雄奇情趣。湛卢山雄踞县南,蹲狮山威耸县北,七峰山秀添城左,浩屏山环于城右,松溪水蜿蜒曲折,真是山明水秀、美甲上游。这里,还有众多名胜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城南 十公里 处的湛卢山海拨 1230 米 ,全山方圆六十余公里,有湛云峰、玉女峰、剑峰三座山峰,气势宏伟。山上经常云雾浮凝,景象瑰丽秀美。山上有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 " 清凉寺 " ;有两千多年前欧冶子铸剑炉址、剑池、试剑石等古迹;有刻于唐代贞观年间的摩崖石刻;以及卧龙壑、桃花洞、棋盘石、岑岩石道等十六景,都是十分招人游思的地方。

    松溪不仅有山河形胜之美,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境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 72.2% ,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盛产烤烟、茶叶、笋干、香菇、灵芝、青梅等产品,是我省商品粮基地县,同时还有福建 " 茶叶状元县 " 、 " 中国食用菌之乡 " 、 " 福建灵芝城 " 的美誉。尤具特色的仿古家具,选用优质木材和名贵大理石制成,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式样古朴端庄。仿制成功的湛卢宝剑,秉承古代湛卢剑的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光避彰、鬼神悲号之神韵,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

    近年,有关专家和旅游部门领导对松溪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并作了较高的评价。经省政府批准,湛卢山、白马山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来龙山公园、茶洲水库游览区、花桥小武夷景区,以及湛卢生态农业园区,这些景区山水相连,经过进一步开发,将使松溪成为浙江陆路进入武夷山大旅游区的中间站,形成以湛卢山湛卢剑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生态旅游点。

    • 喜鹊诗

    山家

    [元] 刘 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爱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想一想:《山家》这首诗描写了一副怎样的情景?

    • 别把艾滋孤儿当摇钱树

    别把艾滋孤儿当摇钱树

        最近一段时间,民间防艾滋病第一人高耀洁女士接触了一些以各种名义成立的组织,它们对外宣称收养了很多艾滋孤儿,并以此向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等地募集资金。不过,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组织中绝大多数没有抚养艾滋孤儿。艾滋孤儿正被某些组织和个人利用当做摇钱树。
        高耀洁曾坚持认为,艾滋孤儿(在高耀洁看来,艾滋孤儿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因患艾滋病去世,身体健康的子女———编者注)在其父母去世之后,其他亲属会抚养他们,所需要的只是经济上的援助。为此,1999年下半年至2002年上半年,高耀洁多次将自己的奖金、讲课费、稿酬、给人看病所得的报酬寄给艾滋孤儿,并呼吁好心人帮助他们。她前后给艾滋孤儿汇款达8万元以上。然而,最后她调查证实,这些钱连1/3都没有用在孩子身上,大多数都流入那些发“艾滋财”的人的腰包。
        
    一名叫丽丽的孩子的遭遇更促使高耀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丽丽的父母因卖血感染艾滋病去世,留下丽丽和弟弟相依为命,由叔叔等亲属抚养。高耀洁曾发动人们为姐弟俩募捐。2001年全年,她先后给姐弟俩寄了1100元,后来发现姐弟俩只用了370元,一部分钱被他们的叔叔拿去赌博了,还有一部分钱不知去向。两个孩子曾经3个月没有钱买盐吃,政府救济他们的一袋面粉、一堆煤及家里原有的电灯、电表也被他们的叔叔抢走。
        
    丽丽后来在一篇自述中这样形容他们的叔叔是如何利用他们赚钱的:“好吃好赌的叔叔认为总会有人给我俩寄钱,就殴打我和弟弟,叫我俩向别人要钱给他们花。”
        
    不久,丽丽的弟弟被高耀洁托付给山东一户人家,丽丽则继续着不幸的遭遇。她在自述中写道:“我姨母勉强同意我在她家里居住。2002年5月,储柏亮叔叔和罗琳阿姨来看我,他们给了我500元钱,随后又寄钱让我买了一辆上学时骑的自行车,钱和自行车都被姨母拿走,政府救济的两袋面粉也被她占为己有。”
        
    高耀洁意识到,单纯经济上的援助解决不了艾滋孤儿的问题,她开始探讨分散抚养的方式,即把艾滋孤儿分别送到不同人家领养或助养。丽丽就是这样被送到了山东省曹县 。

    • 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的生命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做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期期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秃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 写作素材——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 tu 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 cu 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 n 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 z 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 di ā n )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 xu á n )涡( w ō)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 标签:
    • 识字
    • 词语
    • 能力
    • 学生
    • 练习
    • 阅读
    • 生字
    • 课文
    • 巩固
    • 小鸟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